今天是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欢迎光临本站 全国项目认定中心,专注于中小型企业科技项目申报 网址: www.ahwotao.com

通知公告

关于滁州市提前做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年度重点专项项目申报准备工作的通知

文字:[大][中][小] 2021-3-23    浏览次数:1514    

科技部近期将发布“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为搞好项目申报工作省科技厅现开展项目征集,请有意向申报的单位按照省厅通知要求准备申报材料。申报材料请于2021年3月25日前报市科技局初审。

科技部近期将发布“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黄河 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 报指南,其中对典型园区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近零排放和资源化 利用的问题,国家将和沿江地区联动,采取“揭榜挂帅”的方式, 征集全国优势科研力量,组织企业在长江沿线相关园区和城市进 行应用示范。

地方政府须高度重视项目的组织实施,有具体举措及财政、 企业投入等配套经费支持。请有意向的市结合本地区实际需求和 问题,对照附件《“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黄河等重 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 南(征求意见稿)》提出的“3.3沿江沿河化工园区废水近零排 放技术与示范”及“3.4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技术研发与 应用示范”等研发任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应用示范点, 并于2021年3月26日前将有关情况报送厅社发处。

政策代理免费咨询电话:0551-65300586,QQ:2885169026

下一篇点击:新项目申报政策汇总

附件“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 与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黄 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区域战略。专项紧密 围绕长江黄河流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的科技需求,通 过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流域管理创新、典型区 域和小流域集成示范,支撑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安全保障与 治理能力的实质性提升,形成流域水系统治理范式,并进行推广 应用。

2021年指南拟围绕流域水系统健康诊断与病因识别、流域 水资源系统调配与高效利用、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综合治理、 水源水质风险阻断与饮用水安全供给等4个技术方向,启动17 个指南任务。

1.流域水系统健康诊断与病因识别

1.1长江、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研究与 示范研究内容:选择长江流域高原、丘陵、平原河网区和黄河流 域上游(三江源、祁连山、甘南)水源涵养区、黄河三角洲区域 为典型研究区。1 )在常规理化监测指标基础上结合指示生物组织污染监测,构建有毒有害污染物筛查技术,提出有毒有害特征 污染物清单,优化流域水环境监测技术体系;2)确定基于水文 过程的生态流量监测方法体系,建立国产化的流域水文模型与软 件系统,实现生态流量从监测到考核的监管体系;3)攻克基于图 形识别技术、流式细胞计数技术、环境DNA、遥感技术相结合的 多手段、多尺度水生态监测新技术,形成适合流域的水生态在线 监测技术体系;4)筛选不同区域、不同水体类型的指示水生生 物类群,给出流域指示水生生物名录并绘制其空间分布图;5) 统筹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构建涵盖物理生境、水生生物、 水体理化等要素,建立分区、分级、具有流域特色的水生态环境 质量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6)建立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业 务化平台网络,并在长江、黄河流域开展业务化示范,实现水生 态环境质量由单一要素监测评估到生态系统结构监测评估的转 变。

考核指标: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监测关键技术3-4项; 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工具包1个;长江、黄河流域典型区域、 水域指示生物名录(图谱)1套;长江、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 量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1套;流域水生态环境质 量监测业务化平台1个,在长江和黄河流域进行业务化运行,并 提供一年以上业务化运行记录及应用示范报告2份。

1.2长江水生态系统完整性退化与修复机制

研究内容:针对长江水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显著差异性特点 与退化成因不同,选择长江干流(上游高坝大库、中游和下游 河段)、长江典型支流(赤水河、沱江、汉江等重要支流)以及 平原湖泊、通江湖泊和高原湖泊群等典型水体,开展水生态系 统完整性退化的特征与关键影响因子识别,建立水生态完整性 退化与长江流域水工程建设、水量变化驱动、水质退化、水生 植被退化、食物网系统退化等人类活动的关联关系;研究水生 态系统中多途径、多介质、多污染物迁移转化途径与控制原理, 突破大型河流湖泊水生生物模拟预测关键技术,构建流域分布 式水生态系统耦合模型,揭示不同尺度水体“水文-水动力-水 质-水生生物”多过程耦合与交互影响机制,阐明变化环境下重 点干支流、湖泊水生态退化成因与演变规律。研究长江干流及 重点支流(湖泊)水生态完整性状态对环境压力因子的响应规 律与机制,提出重点长江干流及重点支流(湖泊)水生态系统 修复限制因子与调控原理。

考核指标:形成长江不同典型类型水生态系统完整性诊断 关键技术体系(10项以上),涵盖河流、湖泊水生态完整性评估 技术,河流、湖泊水生态数值模拟技术;建立河流湖泊分布式 水生态完整性退化预测预警模型系统1套;明确不同类型河流、 湖泊生态系统的主要指示生物,提出不同类型河流、湖泊生态 系统的主要指示生物退化的主控因子,形成长江流域水生态完 整性一张图;提出不同类型河流、湖泊生态系统优化调控原理 等,编制河流湖泊生态系统损伤评估、生态系统修复等标准规 范征求意见稿3-5项;提出重点地区河流生态修复策略建议2 套。

1.3黄河水源涵养区环境变化径流效应及水资源预测

研究内容:研究地面、遥感、空中、雷达等多源数据融合技 术,分析地表温度、降水、蒸发、径流等水循环要素的演变规律, 揭示区域水资源及下垫面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研究水资源变 化成因;分析水资源变化对流域水安全及脆弱性的影响,研究陆 面水文过程与流域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诊断流域生态环境对水 资源的响应及其病因;建立分布式水资源模拟系统,预测未来不 同变化情景下区域水资源变化趋势,分析变化环境下水资源承载 能力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研究全球变暖对水资源综合开 发利用的影响,提出黄河水资源涵养区适应气候变化的水资源利 用与保护策略。

考核指标:提出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及融合产品,提出流域分 布式水资源模型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流域水文过程 模拟精度提高5%以上;提出流域生态环境退化诊断分析方法和 黄河流域评价结果;定量预测2035年、2050年黄河水资源涵养 区水资源变化趋势及水资源保障情势,形成2-3份咨询报告,被 流域管理机构或国家有关部门采用,并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中得到 应用。

2.流域水资源系统调配与高效利用

2.1区域水平衡机制与国家水网布局优化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区域水平衡基础理论、水资源安全度评价方 法与现代水网规划方法;分析我国区域水平衡存在的突出问题及 其成因,识别重点失衡或风险区;研究环境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 对区域水平衡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科学研判全国和长江、黄河等 重点流域及重大战略经济区2035、2050年水平衡发展趋势,开 展水资源安全度评价;构建全国水资源均衡调配模型,研究提出 国家和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及重大战略经济区水资源均衡调配 重大措施,形成面向中远期水资源安全保障的国家水网优化布局 方案。

考核指标:提出基于物理机制的区域水平衡基本描述方程3 个以上,建立区域水平衡诊断分析系统,得到权威同行认可。构 建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调配模型,实现业务化 运行;形成全国及5个以上重点流域或地区的水平衡基础数据集 和水资源安全度评价成果,提出国家水网优化布局方案和重大措 施建议,形成2-3份咨询报告,被国家相关部门采信和认同,支 撑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

2.2长江流域水工程多目标协同联合调度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长江流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调度需求 和目标,提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多目标融合协同调度关系; 研究建立复杂水工程多目标协同联合调度风险决策评估指标体 系;研究水库、调水工程、分蓄洪区、涵闸泵站等水工程多区域 协调防洪调度、联合供水调度、水环境保障及水生态调控技术; 研究以“三水”多目标融合协同为重点的长江流域水工程联合调 度方案;研究水工程多目标联合智能调度赋能技术,建立面向流 域多区域防洪与水资源配置、水环境保护及水生态修复于一体的 水工程多目标协同智能调度模型,并在长江流域开展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长江中下游防洪减灾效益提高5%以上;长江流 域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提高3%以上;长江中下游干流主要控制 断面枯期平均流量增加1000m3/s以上;增加长江上中游促进鱼类 自然繁殖的生态调度区域1个;长江中游干流入洞庭湖“三口” 的断流时间减少5%;长江流域水工程多目标协同联合智能调度 模型,在长江流域100余座水工程联合调度中应用示范;长江流 域水工程多目标协同调度技术方案,并被流域机构采纳。

2.3黄河流域多目标协同水沙调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黄河水沙变化和水资源梯级开发对河流生态 环境的影响与累积效应,揭示水库群调度下水-沙-生态多维关 联关系与耦合机制;兼顾防洪减淤、供水发电和生态环境等需求, 提出不同来水情势下黄河重要断面(河段)的水-沙-温阈值和 适宜水沙过程;研究水库群水-沙-生态多目标协同调度技术, 建立复杂系统可持续运行的定向控制方法,创建梯级水库群多维 协同控制原理及调度技术;优化水沙调控体系的适宜格局和功能 配置、待建工程的功能定位和规模,提出多时空尺度、多维功能 协同的全河水沙调控模式、原则和极端洪(枯)水沙情境应对策


略。

考核指标:黄河干流主要断面基本生态流量的保障程度提高 10%以上,梯级水库综合调度效益提升5%以上;提出兼顾行洪输 沙-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多过程的协同调度方案与梯级水库群联 合运用规则,并在黄河流域3座以上大型水库调度中应用示范; 提出适应未来水沙变化、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 家战略的水沙调控工程体系配置格局与中长期调控对策,并被流 域机构采纳。

2.4黄河宁蒙灌区节水-控盐-减污-生态保护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分析不同程度节水的生态响应和土壤盐渍化演变 规律,研究灌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的适宜结构和灌溉规模。研究 秋浇/冬灌的科学定额,优化灌溉技术和灌溉制度,评价高效节 水、面源削减、灌排协同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的适用性。研发灌 区生态水文模型,揭示水-盐-污-生交互作用机理和耦合机制、 可基本维持生态屏障功能的灌区节水潜力、改善灌区尾闾河湖水 环境和水生态的排水方式、灌区的合理引黄水量;研究水权转让 和水价等促进机制和政策;开展水肥调控、面源消减、灌排协同 和种植结构优化的节水-控盐-减污-提质技术集成,构建灌区科 学节水与退水示范区。

考核指标:提出宁蒙灌区宜农规模及节水技术集成体系和配 套措施,并被流域和区域水行政管理部门采纳;建设灌域级节水

-控盐-减污-生态及水权转换典型示范区,面积分别不低于50 万亩,耗用黄河水量减少10%,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10%以上, 减污10%以上。

2.5城镇生活节水技术装备研发及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不同类型城镇生活供用耗排水动态变化与驱 动影响机制,分类提出城镇生活用水定额标准,分析评价城镇生 活节水潜力;研发低成本、环保型节水新产品、新装备;研究城 镇多水源均衡配置与厂网河湖一体化调度技术;研发城镇生活节 水高性能国产化在线监测装备;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城镇生活 节水精准动态诊断与智慧监管平台;研究水资源刚性约束下强化 城镇生活节水多层次政策保障体系和全要素供水价格机制;在重 点流域和缺水地区开展集成示范。

考核指标:提出城镇生活用水定额和生活节水利用评价技术; 研发城镇生活节水新产品装备2套;提出城镇多水源均衡配置与 厂网河湖一体化调度技术指南;研发城镇生活节水国产化在线监 测计量新装备3套,在线监测计量误差流量w±3%、水位w 士 1.5cm,水温w±0.5°C、PH 值w±0.1pH、C0Dw±5%、DOw 土 0.5mg/L,综合性能与国外同类仪器差距明显缩小;提出强化城镇 生活节水政策保障建议,支撑国家、地方政策性文件制订;在经 济发达地区、缺水地区和水质敏感区城镇建立3处以上集成应用 示范区,单个示范区覆盖范围^50km\生活用水规模》500万 带/年,构建城镇节水大数据分析与智慧监管平台,降低缺水率N5%,提升综合用水效率N10%。

2.6黄淮海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与保护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黄淮海地区地下水超采及其引发环境地质灾 害和自然湿地退化问题,研究不同类型超采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 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响应规律,揭示典型区地下水超采致 灾风险形成危机机制;研究地下水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 境功能的时空耦合关系,构建地下水超采致灾风险评价、预警和 保护理论;研发经济合理、有效治理和智能精准管控的关键技术 体系,根据不同类区地下水功能耦合特征,建立典型区地下水超 采治理与有效保护技术方案,并选择不同类型(同上)超采区开 展示范应用;提出适应气候变化和经济合理的区域地下水超采治 理与保护策略。

考核指标:构建不同类型地下水超采致灾风险评价、预警和 保护理论体系1套,研发地下水超采风险预警与智能精准管控的 关键技术体系1套,包括不同类型超采区预警阈指标体系,显著 提高我国应对地下水超采的有效管控能力;形成适宜不同类型地 下水超采有效治理技术方案,并示范应用3-5处,提高超采区地 下水应急保障能力30%以上;提出3-5份咨询报告,被有关部门 采用。

3.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综合治理

3.1面向高盐废水资源化的低成本膜集成系统研发与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膜技术在高盐废水资源化利用中运行成本高、 膜污染严重的问题,优选并研发适用于高盐废水处理的低污染、 高通量的反渗透膜材料,优化膜组件结构,提高抗污染能力并降 低运行能耗;研究纳滤膜一二价离子分离的关键影响因素和控制 条件,优选并研发高性能纳滤膜组件;面向高盐废水资源化,开 发多膜集成-蒸发结晶耦合系统,优化膜组合模式及操作条件, 研发低成本高稳定性的蒸发结晶技术和装备;识别膜集成系统各 运行过程中的膜污堵关键组分,研发有机物-无机物协同去除及 膜污染控制技术,提高膜集成系统运行稳定性;开展面向高盐废 水资源化的膜集成系统应用示范,形成可规模化推广应用的技术 标准体系。

考核指标:开发出适用于高盐废水处理的反渗透膜和纳滤膜 组件,工业用膜组件的通量和分离性能较现有膜产品提高10%以 上;建立处理量不低于5000吨/天的高盐(盐浓度大于1%)废水 资源化利用工程示范1项,膜集成工艺段的运行成本较现有膜系 统降低10%以上,产品盐回收率85%以上,满足工业盐标准;编 制面向高盐废水资源化的膜集成系统技术指南1部。

3.2污水生物处理前沿技术研发与示范

研究内容:以提升污水生物处理能源回收效率为目标,突破 新型碳功能材料介导加速种间电子传递理论与方法,开发新型生 物质材料强化种间协同以靶向提升互营产甲烷效率的厌氧生物 处理技术,研制基于厌氧-膜集成的新型高效厌氧生物处理装备;

解析污水处理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的基因元件,建立基因编辑、 外源电子媒介等多种调控胞外电子传递的新方法,研发电活性微 生物耦合物化处理新技术,提升污水能源化效率和有毒污染物的 生物降解速率;解析厌氧氨氧化菌富集规律,突破厌氧氨氧化菌 规模化培养新技术,研发适用于中国城市污水特征的短程反硝化 耦合厌氧氨氧化深度处理技术;研究影响污水处理系统功能微生 物竞争优势并减少温室气体产生和抗性基因释放的原理,突破污 水中胶体态、溶解态碳源的生物回收效率低的技术瓶颈,研发微 生物与生态耦合净化技术,在低电耗情况下大幅度提升碳源、氮 和磷资源的回收效率。

考核指标:研制基于厌氧-膜集成的新型高效厌氧生物处理 设备,研发能源回收耦合资源再生的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研 发基于基因编辑的电活性微生物耦合物化处理新技术,开发基于 部分厌氧氨氧化强化的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形成技术标准5 项;开展工程示范,规模不低于30000m7d;污水中有机能源转 化率不低于60%,磷回收率不低于50%,全流程能耗降低30%以 上,代表性抗性基因释放量减少50%以上,温室气体减排50%以 上。

3.3沿江沿河化工园区废水近零排放技术与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沿江沿河石化、化工、制药、造纸、印染、 电力、钢铁等重点行业水资源消耗和废水排放强度大的问题,分 析典型企业和工业园区水资源消耗、工业废水污染物组成及来源,开发废水污染物低碳消减技术,构建多层级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 开发重点行业源头清洁生产与绿色升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研究高盐、高生物抑制性胁迫下多污染物协同转化功能菌群构建 和调控机制,开发生物强化处理技术;开发低成本、耐高盐高级 氧化材料及成套技术;研究功能性材料的高分子物理和化学特性, 开发高性能抗污染的纳滤、反渗透、离子交换膜材料及膜组件; 研究高盐废水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和装备,开发低成本废水 综合治理近零排放成套技术;建立典型企业和工业园区水资源高 效利用的技术体系并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开发重点行业源头减排技术、废水污染物低碳消 减技术、废水生物强化技术、高盐废水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 等5项以上,形成日处理千吨级以上废水近零排放工艺包2个以 上,制定典型企业和工业园区废水近零排放处理设施建设规范; 建立废水处理量不低于1000吨/天的近零排放工程示范1项,净 化水回收利用率大于90%,废水中典型化学品回收率90%以上, 运行考核大于168ho

3.4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城市污水净化后作为工业用水、地下水补给 等应用需求,研发适应于工艺用水、循环冷却水、地下补给水等 不同回用标准的城镇污水低成本净化的关键技术与装置,突破低 成本高性能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新兴风险污染物安全去除技术、 污水系统全流程智能化稳定运行调控技术;研发再生水地表地下 存储调控关键技术,突破痕量污染物高效去除、“地表-地下”耦 合净化技术,构建多尺度循环利用的再生水输送-储存-再利用 模式;选择黄河流域典型缺水城市开展再生水不同利用模式的工 程应用示范,建立再生水水质和风险因子动态监控平台,研究多 层次多模式城市污水资源化分类供给技术标准体系。

考核指标:开发低成本高性能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出水水质 的SDI指数小于2.5;开发低压反渗透膜耦合技术,保障新兴风 险污染物的安全去除,满足不同净化水水质指标;开发污水系统 全流程智能化稳定运行调控技术、污染物深度净化与生态风险协 同控制技术、地表地下储存调控技术等3项以上;建立与区域社 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城镇污水资源化工业回用、地下储存一体化 的工程城市应用示范,吨水回收利用成本比当地自来水水价低 10%;编制城市污水资源化系列技术标准1项,申请发明专利10 项以上。

3.5长江流域城市厂网河湖一体化提质增效背景下多源污 水-污泥-生态统筹的资源化处置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发管网雨污混接、错接和破损的非开挖检测关 键技术及装备,突破管网工程建设问题的非开挖识别和智慧管控 技术瓶颈;研发溢流污染和初期雨水污染控制关键技术及装备, 创新受纳河湖水体水环境容量耦合厂网河湖一体化提质增效技 术;研发市政污泥、管渠底泥、河道底泥等多源污泥资源化处置 关键技术及装备,实现多源污泥中能源转化回收和底泥资源化利用;开展长江流域典型城市多源污水-污泥-生态统筹的资源化 处置技术体系的综合应用,建设长江流域厂网河湖一体化提质增 效的示范城市。

考核指标:开发工程实施便捷且精确度高的管网问题精确检 测技术及装备5-6项(套),管网混接错接和破损问题定位准确 率比现有技术提高20%以上;开发溢流污水和初期雨水处理技术 3-5项,放江次数比现在减少50%;开发多源污泥处理与资源化转 化技术及装备3-5项(套),多源污泥资源化利用比现有水平提 升20%以上;示范城市厂网河湖一体化提质增效面积不小于100平 方公里,城市主城区水环境水质比现在提高20%以上。

3.6流域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选择长江流域山区、丘陵、平原河网区和黄河河 套大型灌区为典型研究区,研发跨行政区断面流量和浓度同步观 测的面源通量核算技术;突破自然径流、农业种植面源、分散畜 禽养殖面源和城镇面源污染物同位素溯源、识别解析和负荷估算 技术;集成种植业、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并 成套化;研究不同区域面源管理模式和政策机制等并进行示范应 用;研究制定面源污染考核技术方法、指标体系、管理政策和制 度;在长江与黄河流域,选择县级行政区,开展技术应用和监督 管理综合示范。

考核指标:面源污染物监测和通量观测技术2-3项;面源污 染物溯源与识别技术2-3项;污染负荷核算关键技术2项;面源污染监测、溯源与负荷核算技术工具包1个;面源监测布点、通 量观测、负荷评估技术标准或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1套;面 源污染控制成套技术、政策制度集成报告1套;建立地方政府面 源污染考核指标体系1套(征求意见稿)o

4.水源风险阻断与饮用水安全供给

4.1饮用水源风险优控污染物清单与风险源分布热点图

研究内容:整合长江、黄河沿线工业园区布局、企业生产工 艺及产品信息,结合不同河流断面的水质水量数据,对高风险污 染物进行污染源解析,绘制流域高风险污染物的风险源分布热点 图;针对流域断面及重点排污口筛查出的多种疾病相关生物效应, 结合高分辨液相质谱技术高通量鉴定出主要风险物质,并以饮用 水水质标准制定为约束条件开展毒理学研究;结合国控断面和重 点排污口,针对长江、黄河全流域主要二级支流和集中式饮用水 水源,利用高通量靶向分析与非定向分析手段研究高风险污染物 的时空分布,制定流域优控污染物清单,并综合健康风险和饮用 水贡献率构建优控污染物排序方法对优控污染物进行排序,为我 国饮用水标准持续更新修订、行业排水毒性减排和风险因子管理 提供科技支撑。

考核指标:建立饮用水700种风险污染物高通量分析方法, 结合靶向分析与非靶向分析结果,提出长江黄河流域饮用水源优 控污染物清单1份;明确长江黄河流域不少于8种健康相关的生 物毒害效应分布特征,利用非靶向分析方法建立相关物质的高通 量鉴定方法,提交流域生物毒害效应物质清单;构建优控污染物 排序方法1套,对不少于20种风险污染物进行排序;提出不低 于20种高风险污染物的长江和黄河流域二级子流域负载图和流 域潜在风险源热区图;提出水源高风险因子污染防控策略。

4.2长距离调水过程水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长距离输水工程沿线的藻类爆发和有毒有害 污染物等问题,研究输入水与沿线水体掺混后的复合污染机制, 研发基于生物毒性效应导向的风险污染物高通量测试技术,构建 水质安全评价方法,甄别筛选优先控制有毒有害风险污染物;识 别调水干线藻类爆发机制与关键因子,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 多源数据藻类爆发预测预警模型,研制藻类爆发预警设备,实现 智能预警和趋势预测;研究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嗅味物质、藻毒 素等藻源污染物在调水干线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突破藻类控制、 氮磷深度削减、风险污染物阻断等生物生态控制关键技术;研发 高效去除饮用水典型新兴污染物的深度处理关键技术,研制大剂 量高级氧化设备、节能型纳滤膜组件等深度处理系统,开展长距 离输水水质安全保障技术综合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长距离输水过程水质安全保障优控污染物溯 源甄别技术及装备,建立包含毒性数据、离子碎片等质谱信息的 重点风险污染物数据库,构建调水水质安全评价方法;开发长距 离调水干线藻类爆发在线检测预警设备,实现7天、3天的藻类 变化预报;研发长距离输水过程风险物质阻控生物生态控制关键 技术并开展技术示范,规模不少于10万m3/d,风险污染物削减 30%以上,处理成本降低20%以上。开展南水北调饮用水深度处 理技术示范,工程规模不少于20万m3/d,典型新兴污染物消减 50%以上,饮用水深度处理装备的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降低40% 以上。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向上]
Adodb 数据库操作失败Adodb 关闭数据库连接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