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行业资讯
近期滁州市开展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申报工作,兑现众多奖补政策,下面就来看看滁州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申报时间程序和政策原 文件,有想要申报这些奖补的,可以咨询小编了解。
滁州市服务业政策免费咨询:19855108130(手机/微信)
一、申报主体
在本市区域内登记注册、依法纳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央企在滁分支机构)、组织及个人。
二、申报程序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地发改部门按照《滁州市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计划(2022—2025年)》文件要求,摸排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审核无误后正式行文报市发改委。
三、申报时间
2024年5月30日前完成申报工作,并以正式文件形式报送市发改委。
附件:滁州市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计划(2022—2025年)
为推动我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好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认真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工作部署,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等国家战略机遇,聚焦重点领域,扎实开展十大行动计划,构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产业新体系,扎实推动我市服务业“走在前列、争创一流”,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新滁州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发展贡献不断加大,新兴主体不断涌现,行业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显著改善,集聚水平明显提高。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500亿元,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达到20万元/人,新增3家全省服务业30强企业,新增6家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单位,新增5家服务业“皖美品牌示范企业”,新增4个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每年新增重点服务业市场主体30%以上。
三、聚焦提升辐射能级,加快畅通内外循环
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自贸实验区建设,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机遇,全面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实施商贸服务畅通行动
创新商贸业态,政策精准扶持,促进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抢占区域内贸市场。到2025年,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达到3000家,销售额过10亿元商贸企业超过25家、百亿元达2家。
1.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围绕八大新兴产业领域,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探索组建产业联盟,搭建资源和人力共享平台,促进资金、货物、人员、技术、服务自由流通,形成产业链供应链利益共同体。加快工业互联网、5G等新兴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应用,推进供应链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互联互通。鼓励批发、零售、物流等领域品牌企业整合资源,构建应急供应链综合保障平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防控能力。(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
2.高标准打造专业市场。推进明光市建材专业市场、凤阳县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市场等区域性专业市场建设提升。深入推进专业市场业态模式创新,加快智慧冷链物流园建设,培育商品经营特色突出、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功能强大、线下线上融合发展的新型专业市场。(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3.促进商贸服务创新发展。鼓励有条件的电商企业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消费体验馆。鼓励企业利用全市各地公共地域品牌开展线上销售。推广“电商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支持“中华老字号”“安徽老字号”“滁州老字号”企业新设直营连锁店,参加展销会。拓展醉美旅游、滁州味道等发展空间,推动我市文旅产品和服务走向全国。(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4.对落实商贸服务畅通行动进行资金奖补。新增限上企业或限上个体工商户,且当年营业收入(销售额)增速超20%的,给予3万元一次性奖补;新入库规模以上参与GDP核算的服务业企业,且当年营业收入增长20%的,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补;未达到规模以上,但纳入省调查平台参与GDP核算的服务业企业,且当年营业收入增速超20%的,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补;新获批的省级电子商务或新型专业市场集聚区、集聚示范区,分别给予80万元、100万元一次性奖补;新获批的省级特色商业街区,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补;授权使用区域公共品牌的企业,年网络销售额达到2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的,分别给予10万元、25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补;新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安徽老字号”,分别给予50万元、10万元一次性奖补;电商企业与基地或专业合作社签订稳定购销协作,且年采购额不少于10万元,网络销售额100万元以上,给予电商企业网络销售额5%以内的一次性奖补,最高不超过30万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实施外贸进出口提质行动
用好“一带一路”和RCEP等国际贸易协定及滁州联动创新区平台,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外贸主体培育,扩大外贸进出口规模。到2025年,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
5.支持滁州联动创新区改革创新。在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扩容升级、产业转型升级、招大引强融合发展、创新创先驱动引领、产城融合一体化等方面先行先试,逐步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度、创新活跃度、高端产业集聚度,完善金融服务,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将联动创新区打造成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高地,力争走在全省同批联动创新区前列。(责任单位:市商务局、滁州海关)
6.积极培育贸易新动能。参与“皖美制造·畅行全球”国际市场开拓活动,巩固欧美传统市场,开拓RCEP市场和“一带一路”新兴市场,扩大光伏、家电、纺织等优势产品出口,增加国家关键技术设备和零部件进口。力争到2025年,“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进出口额占比达到30%以上,RCEP国家进出口额占比达到35%,机电、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占比分别达到75%和50%,进口占比达到25%以上,每年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0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商务局、滁州海关)
7.加快建设开放平台和海外仓。建设运营滁州(皖东)保税物流中心(B型),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在合肥中欧班列沿线布局建设运营海外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将境外自用仓、传统仓资源调整改造为公共海外仓。支持我市企业与沪苏浙等沿海发达地区海外仓平台深化合作。积极引导跨境电商企业、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和跨境电商海外仓出口企业在海关备案。到2025年,我市企业建设、使用海外仓超过30个。(责任单位:市商务局、滁州海关)
8.对落实外贸进出口提质行动进行资金奖补。新获批的省级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给予30万元一次性奖补;开展跨境电商通关申报业务,且纳入海关统计的进出口额达到2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给予支持;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年网络交易额达100万美元、200万美元、300万美元及以上,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30万元一次性奖补;我市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建设海外仓、且当年仓库货物交易额100万美元以上,给予海外仓投资、租赁费用不超过10万元一次性奖补;在我市新注册且首个整年度在线交易额超1500万美元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给予200万元一次性奖补;当年自营进出口额达到1000万美元、3000万美元、5000万美元以上(含新增实绩企业)且保持增长的或年进口增量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给予支持;年度进出口额6500万美元以下的进出口实绩企业境外展会、境外产品认证、境外专利申请、境外商标注册、企业管理体系认证等,给予补助;年度出口额300万美元以上且投保短期出口信用险的一般企业及年度出口额300万美元以下采取非统保方式的小微企业,给予保险费用叠加补贴。(责任单位:市商务局、滁州海关、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三)实施消费促进行动
大力实施“皖美消费、乐享亭城”促进行动,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做大消费市场。到202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00亿元。
9.争创全国放心消费示范城市。提高放心消费示范单位覆盖率,健全消费维权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深化“满意消费长三角”区域示范领跑行动,开展放心消费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提质升级传统商圈,培育壮大新型商圈,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到2025年,滁州市主城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率80%以上。(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商务局)
10.持续提振大宗消费。坚持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着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加快公共区域和住宅小区配建充电桩,优化充电桩设施布点。推进滁州市成品油零售网点及综合能源布局规划。到2025年,全市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2.3万套,计划新增充电桩4000个。(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11.积极拓展夜间消费。开展夜间经营和促销活动,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优化经济发展“夜”环境。重点打造清流街区和定远古城等夜间经济示范点及苏宁广场、万达广场、金鹏玖玖南广场等夜间消费集聚区,打造滁州古城、定远古城、太平古城、悦达889春风里等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12.创新促消费举措。开展汽车消费、餐饮消费、重点商贸企业促消费等活动,结合重点时段、重点节假日,举办各类促销活动。到2025年,每个城市社区至少建成并有效运营1个城市阅读空间,形成15分钟阅读圈。(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13.对落实消费促进行动进行资金奖补。新获“中国质量奖”“安徽省质量奖”的组织,分别给予100万元、60万元一次性奖补;获得“全省放心消费示范单位”称号,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补;主导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前三名的单位),在标准批准发布实施后,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补;承担国家级标准化项目的主体,在项目通过后,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补;新获“皖美品牌示范企业”的服务业企业,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补;新获批的国家级、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分别给予100万元、8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四)实施物流网络建设行动
充分发挥省际交汇的区位交通优势,推动物流提质增效降本,打造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到2025年,力争物流相关行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
14.完善物流枢纽体系。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积极申建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到2025年,新增省级物流示范园区2家。打通多式联运堵点,推动滁州华塑物流有限公司创建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夯实应急物流基础,依托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建设应急物资中转站,完善应急物流保障体系。(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
15.聚力加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按照“田头市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模式,鼓励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加强冷链集配中心规划布局,发挥农产品物流园城市社区末端配送网点作用,融入长三角3小时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圈。到2025年,新增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库容20万立方米。(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邮政管理局、市供销社)
16.对落实物流网络建设行动进行资金奖补。新获批的省级物流示范园区,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补;新建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冷链物流、供应链物流、多式联运物流项目,投入运营满一年,物业100%自持,给予建安工程造价(含冷链设备投入)2%最高20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新认定的国家5A、4A级物流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补;年度国内业务量排名前10位的快递企业在滁州建设区域分拨中心,运营后给予150万元一次性奖补;年度快递业务量超过200万件的快递企业,且增速达20%以上,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补;实施“邮政在乡”“快递进村”,加快农村物流快递服务网点布局建设,给予快递进村企业资金奖补。(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四、聚焦提升融合实效,大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以产业升级需求为导向,围绕面向制造业的重点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提升产业体系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五)实施科技服务升级行动
做强研发检测服务,积极开展与长三角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校企合作项目在滁州落地。到2025年,新增新型研发机构5家,每年培育省级工业设计中心5家。
17.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支持建设一批孵化器、众创空间,推进科技创新谷、原创科技城、天长人才科创城等建设。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军品科研生产,军地科技协同,深化技术渗透,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到2025年新增省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6家,试点区域2个。(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8.促进数字创业融合发展。依托琅琊区数字产业园、滁州高教科创城等平台,加大文化领域“双招双引”力度,加快文化和科技、旅游融合发展,推动1—2个文化微集聚区建设。到2025年,力争互联网信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创意设计服务等数字创意产业单位数和营业收入翻一番以上。(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19.对落实科技服务升级行动进行资金奖补。新获批的省级科技服务集聚区、集聚示范区,分别给予80万元、100万元一次性奖补;在我市注册且一个完整经营年度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且入国家统计平台,给予30万元一次性奖补;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项目,给予资金支持;新获批的国家级、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30万元一次性奖补;年营业收入(销售额)首次突破1亿元、5亿元、10亿元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除房地产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一次性奖补。(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六)实施信息服务攻坚行动
以数字滁州为牵引,统筹推进核心技术、关键产品、集成应用等体系化创新,着力提升信息技术服务能力。
20.推进建设软件产业园。鼓励滁州高教科创城、琅琊经开区等创建滁州软件园,打造以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加密软件研发、生产、应用服务为核心的科研创新高地。培育引进滁州中电光谷、南京智能制造软件新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科技局)
21.大力发展数据服务业。加快建设城市大脑共性基础能力支撑平台,建成数据中台、智慧中台、业务中台、数字孪生平台,建成江淮大数据中心滁州市子门户,进一步拓宽数据共享应用场景,发挥数据在金融服务、城市生命线等领域的支撑服务作用,至少建成10个以上城市应用场景。积极培育发展专业化的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分析、融合应用等大数据企业。到2025年培育省级大数据企业20家。(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管理局)
22.积极培育平台经济。聚焦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培育招引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潜力大的平台型企业。推进货运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技术与网络货运平台深度融合,引导企业开展良性竞争,提高行业专业化水平。支持国内知名、高能级的网络货运企业、电子商务企业打造平台经济产业集群。到2025年,新增网络货运企业5家以上,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10个以上,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个,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10家。(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
23.对落实信息服务攻坚行动进行资金奖补。新获批的省级软件与信息服务集聚区、集聚示范区,分别给予80万元、100万元一次性奖补;在我市注册且一个完整经营年度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且入国家统计平台,给予30万元一次性奖补;首次认定的省级大数据企业,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补;新获批的5A、4A级网络货运企业,给予1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补;实际使用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入驻电子商务企业超30家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或电子商务楼宇),且线上年销售额达1亿元以上的,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补;新获批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区园,分别给予10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补。(责任单位: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七)实施金融服务创新行动
促进金融产业做优做强,持续提升金融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到2025年,力争金融业增加值达250亿元,境内外上市公司达2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30家。
24.提质提效金融服务。用好滁州市信用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持续优化平台功能,提升用户满意度,建立“银行抢单授信、企业对比择优”模式,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扩大信用贷款特别是普惠小微信用贷款规模。(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人行、滁州银保监分局)
25.推进建设金融载体。鼓励保险机构围绕八大产业链提供特色化、专业化的保险服务支持,持续完善科技保险服务体系。积极支持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等发展领域,围绕企业研发风险,健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持续推动首版次软件保险试点。(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人行、滁州银保监分局)
26.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支持依法合规设立商业银行科技支行,壮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组织开展“专精特新”“省级以上领军人才企业”等专项线上对接活动,充分利用“滁州金服”平台数据资源,完善政府、金融、企业三方信息沟通机制,充分发挥科技力量,加速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不断丰富金融业态。(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人行、滁州银保监分局)
27.对落实金融服务创新行动进行资金奖补。银行业金融机构新设市级分行,市财政给予200万元一次性奖补,并安排不低于2亿元财政性存款支持;新设具有法人资格的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等机构,按其到位注册资本金的1%给予奖励,最高奖励不超过1000万元;购置办公用房,按购房价格的1.5%给予一次性奖补,最高不超过100万元;新设或迁入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我市企业且承诺存续期内不外迁,按其实缴到位注册资本或实际募集到位资金的5%给予奖励,累计奖励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入驻我市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机构购置自用办公用房,按购房价格的5%给予一次性奖补,最高补贴不超过100万元。(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八)实施商务服务拓展行动
强化专业服务人才、品牌等软实力建设,增强专业服务整体素质,提升专业化、集聚化发展水平。到2025年,基本建成种类齐全、分布广泛、运作规范的专业服务业体系。
28.加大对本土品牌的扶持力度。开展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培育,引导企业增强商标品牌意识,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申请、规范使用地标产品专用标志,培育商业流通领域的滁州品牌,支持本土企业通过创新产品、服务和营销方式扩大品牌影响力,增强品牌竞争力,推进滁州品牌在全省、全国范围内跨区域经营。(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商务局)
29.培育总部经济、会展经济。引进一批成长快、前景好的龙头企业设立总部、研发中心以及结算中心、采购中心等功能性总部。推动展览、交易、会议、节庆等融合发展。将中国农民歌会、中国光伏大会、中国涂料大会等大型文化活动、行业发展论坛打造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会展品牌,主动承接长三角大型会展活动。(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30.壮大人力资源服务。鼓励滁州技师学院建设省级高水平技师学院,实施“江淮名家”培树工程,鼓励“文旅能人”“非遗传承人”“村级文化带头人”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到2025年,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新苏滁高新区各建成1个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分批认定20家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遴选30家市级校企合作示范企业(基地)。(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体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31.对落实商务服务拓展行动进行资金奖补。新获批的中国驰名商标认定、国家地理标志证明(集体)商标认定、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补;新引进的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服务业企业总部,以及企业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总部,按照“一企一策”原则予以支持;在本市举办超过200个标准展位或展览面积6000平方米以上的全国性、区域性展会,室外按每个标准展位150元给予奖补,室内按每个标准展位250元给予奖补;全年在我市举办室内展览面积累计达5万平方米的会展企业,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补,超过5万平方米的每增加1万平方米,再奖补1万元。(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五、聚焦提升服务品质,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围绕重点生活性服务业行业,发展多元化新兴业态,丰富文旅休闲产品供给,更多更好满足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高品质服务需求。
(九)实施文旅精品创建行动
建设彰显“醉美滁州”和时代特征的创新型文化和旅游强市。到2025年,旅游总收入超过450亿元,新增2个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3个4A级以上旅游景区。
32.打造长三角知名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强化江淮岭脊线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旅游品牌,丰富旅游业态,建设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省级以上旅游休闲街区、美食村。到2025年,新增1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3个四星级以上旅游饭店。(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33.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精品主题村、特色美食村、精品民宿、皖东农家乐、“后备箱”基地等乡村旅游品牌,丰富以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为特点的“轻旅游”“微度假”“宅民宿”等自驾旅游产品。到2025年,创建3个民宿集群。(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
34.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培育红色旅游、工业旅游、康养旅游、休闲旅游等业态,继续创建千年古县、古镇、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品牌,申创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打造“驾游滁州、美食滁州、美宿滁州”IP。(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35.对落实文旅精品创建行动进行资金奖补。新获批的省级旅游休闲或创意文化服务集聚区、集聚示范区,分别给予80万元、100万元一次性奖补;新认定的国家5A、4A、3A级旅游景区,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补;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补;新认定的国家五星级、四星级旅游饭店,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补;新认定的省级房车旅游服务区,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补;组织外地来滁旅游团队的旅行社,按照人次,实行阶梯奖补;投资额亿元以上的动漫、游戏、影视等文创项目建成运营,给予不超过20万元一次性奖补。(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十)实施民生服务提升行动
顺应生活方式转变和消费升级趋势,打造满足居民多层次生活需求惠及城乡的民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服务品质和消费满意度,增加有效服务供给,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36.加快发展健康服务。打造中医医疗服务高地,重点建设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省级中医医疗中心项目。加快推进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安医大一附院合作共建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到2025年,初步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满足多元化需求的健康服务业体系。(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37.发展壮大体育服务。组织各县(市、区)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发展体育经纪、体育中介、场馆服务等业态,支持体育企业积极申报省级及国家级体育旅游产业基地和省级体育产业基地。积极参与或承办省级自行车比赛活动,支持南谯章广自行车运动小镇建设,打造“江淮分水岭”自行车系列赛等品牌赛事。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超过42%。(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38.培育养老育幼服务。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丰富养老服务供给。到2025年,全市社区养老服务配建设施达标率达100%、村级养老服务站覆盖率达50%,每年建成2—3个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各县(市、区)每年至少建成1个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提升家政服务、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到2025年,规上企业数和法人单位数合计超过50家。(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39.提升物业管理服务。建设物业企业信用信息化管理平台,试点引入第三方考核评比机制,将社区托管“无物业”小区引入专业化“大物业”管理,进一步规范物业服务市场秩序,到2025年,引进10家“全国百强”优质物业企业。积极推进“皖美红色物业”建设,到2025年,实现物业服务覆盖率、业主委员会组建率、党组织组建率3个100%。(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40.对落实民生服务提升行动进行资金奖补。新获批的省级健康养老服务集聚区、集聚示范区,分别给予80万元、100万元一次性奖补;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一次性奖补;获得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省智慧养老模式建设示范工程的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一次性奖补;社会力量新建、改扩建的智慧养老机构床位,经验收合格后,在现行建设补贴标准的基础上上浮30%予以一次性奖补;已投入运营的社会办养老机构创建智慧养老机构,自创建达标后下一年度起,在现行运营补贴标准的基础上上浮10%予以一次性奖补。(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推进机制。成立滁州市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执行副组长,统筹负责全局性工作。市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分类指导,助推全市服务业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相关行业主管部门)
(二)强化要素保障。用足用活服务业专项资金扶持政策,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专项行动细化方案,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落实国家和省土地利用计划改革要求,优先保障高能级服务业平台和重大项目用地需求。(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人行、滁州银保监分局、市数据资源管理局)
(三)加强项目支撑。结合“四送一服”与帮扶帮办,实现“做优存量”。围绕引领性强、带动性大的重点项目精准招商,实现“做大增量”。挖掘服务业龙头企业投资落地,形成“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努力打造一批技术领先、模式创新、产业集聚效应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相关行业主管部门)
(四)做好评估监测。建立健全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文化旅游、商贸服务、科技服务等重点行业统计监测机制,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动态跟踪、趋势把握,增强服务业提质运行的预见性、及时性。强化统筹,发挥牵头部门抓总作用。落实责任,做好各条线行业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工作。(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统计局、市人行、滁州银保监分局)
本计划自印发之日起实施,以往有关服务业专项政策与本计划不一致的,以本计划为准。
滁州市服务业政策免费咨询:19855108130(手机/微信)